閱讀更多»

《靜心淨語》Facebook專頁

正念、心理健康與真正的佛法修行 (Mindfulness, Mental Health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True Buddha Dharma)


我是一個佛教徒,我是一個研究員,我亦是一個護士,這三種角色,也從不同的角度帶給我不可思議的體驗,但我愈來愈感受到,最終其實三種角色都是互相交織在一起。你會問何以見得?

作為一個研究員,我的興趣及專注的範圍,大致上是關於心理健康,特別是關於心理健康的效應,以及不同治療的方法,從而去幫助改善心理健康。心理健康,就是我們一天內所體驗的情緒,包括緊張、焦慮、憂傷及喜悅等。

例如,長久的高壓及焦慮可以導致健康的衰退,而最終做成生活質素的下降,尤其當我們看到他人沉溺於酒精或菸絲或違禁品去減輕壓力及焦慮,這是很明顯的情況。而研究員會更深入,目的找出長期緊張、焦慮與抑鬱、及精神分裂的聯繫。

幾年前,我開始研究一個嶄新的概念,是關於正念和它如何改善心理健康。正念被推崇的程度,在這數年間大大地爆發。你知道嗎?正念被暱稱為60秒的鎮靜劑呀。正念的形成,是基於把一個人醒覺程度的焦點放於現在這一刻,而同時安住地確認及接收感受、想法、及身體觸覺;亦即是完全活在此刻──不強作或掩飾任何事情,而是真真正正與它們共存。我們創造了新的領域,用新的方法,對處境作出反應及作有智慧的選擇。一般而言,我們未必經常能完全控制著我們的人生,但有了正念之後,我們可以協調我們的思維及身體,學會怎樣用更多的欣賞及更少的焦慮去活出來。

當我剛剛開始查探正念的時候,我重覆地想──咦……這真像佛教的教導!

若果你已經開始學習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佛法,我相信你會立即留意到正念的概念和佛法相似的地方──特別是佛陀傳的禪修大法,若你有興趣的話,請看看下面的連結。以呼吸技巧達成正念,及把專注放在此刻看來並不是一個新概念;而且,正念也表明是源自佛教的。

從我個人作為一個佛教徒的體驗及理解,人生中甚多問題似乎都是由於依附「自我」而產生,以及不能「放下」。有些人生活在憎恨當中,另一些活在憤怒及哀傷中。很多我曾與他們談過話的精神病患者都各自有一件事觸發他們,帶領他們走向精神病患的路,雖然我不會質疑產生精神病是有其生物因素,然而從孕育角度來看這個論點──我覺得這些人都是強烈依附於「自我」的想法上,而由於它帶有負面的衝擊,因此構成的精神病。修行 H.H. 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導,教曉我不要拘泥固守某些事件,事態或身外之物;因為歸根究柢,我們是不可能永遠抱著它們不放──這就是無常的定律。棲息於往事是於事無補,因為已經發生及已經過去,期盼於未來未發生的事情亦徒勞無益。為何不把焦點放在眼前這一刻呢?我們應該做到此一刻的最好,這肯定會不容置疑地把所有事物套上一個正面的影響力──正念。

作為一名護士,每一天我見證著無常──病人的情況惡化及往生。他們所擔心的每一件事,所有他們焦慮的、所有他們極力堅執不放的事情,在他們停止呼吸後都一點不再重要。

連結往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 禪修大法

所有這些經歷累積起來,帶領我對 H.H. 第三世多杰羌佛所闡釋的教導更加親近,我深信真正的佛法並非只是一個信仰或宗教,而是生活方式──指引我們前進那最終的想法及心態,就是真正快樂的意義。

筆者: 牛油果
譯者: 小蜜蜂

(個人理解僅供参考,一切正知正見當以佛陀親説法音為準。阿彌陀佛。)

文章來源 : 快樂人生

分享到 WhatsApp
Blogger Widget

備註

義雲高大師就是宇宙始祖報身佛多杰羌佛的第三世降世,佛號為第三世多杰羌佛,詳情請參閱關於 多杰羌佛 第三世多杰羌佛文化藝術館

Supposedly Adults Podcast

靜心淨語的成員開始了一個Podcast (播客),名為 Supposedly Adults,由四位年輕人主持,以每節大概四十分鐘的閒談,從年輕人的角度,嘗試用佛學的概念理解生活上的困難和趣事,希望大家支持!

閱讀更多»

《靜心淨語》Facebook專頁